
市場競爭激烈,不缺內容,缺的是能打中人心的創意。要在眾聲喧嘩中讓品牌被記住,必須跳脫單一套路,建立多角度思考的能力。以下五個方法,能幫助你更快突破死角,把創意轉化成具體行動。
本文參考了達倫·德馬塔斯的文章與專家梅蘭妮·德齊爾分享的創意思維,從快速發想到逆向思考,將零散的技巧重新分類、濃縮,最後提煉成出一套『讓創意逐步進化』方法。
1. 打開思路,自由的發想
此理念的核心是『量勝於質』。
每個想法都有自己的意義,在這階段,我們先不要急著否定任何點子。
多充實你的靈感庫,傾聽這些獨樹一格的概念,再慢慢挑選最有價值的想法。
一起來試看看:
- 快速發想:幫自己設十分鐘,隨意寫下15個點子,不管多天馬行空都行。
『如果珍珠是一顆隕石?』
『如果黑糖其實是火箭燃料?』
『如果一杯鮮奶就可以讓世界和平?』 - 再加看看聯想詞、隨意想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東西。例如:貓咪、工作:
『咬珍珠就像跟擼貓一樣療癒』
『喝一杯黑糖珍珠鮮奶吧,幫沒油的自己加滿燃料!』
2. 顛覆慣例,換個新視角
當我們用習慣的方式去做發想時,創意往往都會被框住。這個想法就是刻意打破慣例,從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,激發新靈感。
- 逆向思考:先想個最無趣的想法,再把它反轉成可行的方案。
例如:幫黑糖珍珠鮮奶拍張普通產品照,只打上『本店最新商品』
逆轉:幫已經喝完的黑糖珍珠鮮奶拍照,並且問粉絲:
『投票時間!喝珍奶時,大家都是先把鮮奶吸光,還是先把珍珠吃完?』
如果可以附上自己的答案更好。這樣粉絲就會開始在留言區討論,增加互動熱度!
3. 換個環境,激發新靈感
梅蘭妮·德齊爾的影片裡有提到,好的創意需要時間(Time)和空間(Space)來培養,
換個環境工作、試著出去走走、聽隨機播放的音樂,腦袋跟著重整。你會發現處處都是靈感。
也可以將速度太快的你放慢腳步,這個環節看似放縱,但其實收穫良多。
4. 多角度提問,找到盲點
用『誰、何時、哪裡、什麼、為何、怎麼做』把主題拆開,發現更多可能性。
利用自己的洞察力,多做聯想和猜測。在無限的自我延伸中,你會慢慢掌握到節奏。
-
最喜歡我們的客戶族群是誰?
A: 學生、上班族 -
顧客為什麼喜歡我們的商品?
A: 口味符合、補充能量 -
顧客什麼時候會買這些商品?
A: 下午茶時間、放學或下班後
在利用多角度提問做研究時,也可以在這一步找出自己的創作盲點。把沒有考慮到的面向拉出來,檢視內容的完整性,看想法裡有沒有遺漏、假設錯誤或角度放大的不夠全面,去避免創意變得單薄或失焦。
以假設錯誤來舉個例子:你以為大家下班都會順手買一杯黑糖珍珠鮮奶,結果透過觀察或小調查才發現:大部分人比預期晚下班,晚上八點後來買的顧客其實很少。大家不太會想在晚上攝取高負擔的飲品。
而調整策略是,文案或活動時間要配合實際購買行為,例如推出下午茶限定、或提早宣傳,才能真正觸及目標受眾。
5. 整理好點子,收集精華
從自由自在的發想、到重整靈感庫,到結構化的步驟提問、抓出細節盲點。慢慢刪減、合併,每一步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:挑出最有價值、可落地的方案。
比方說:你挑出了三個最有趣的黑糖珍珠鮮奶梗,將文案、想法上傳到社交平台,觀察粉絲互動數據與留言反饋。
發現投票玩法最受歡迎,而某個梗留言很少,你就可以保留表現好的、修改或刪掉效果差的。
這個階段的核心是 把想法從腦中搬到現實世界,透過實際測試驗證價值,不只停留在紙上或腦海裡。實作的過程同時也是再次篩選、優化創意的機會。
創意的源泉,其實一直都在你身邊
創意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。我們學到的每一步,都讓想法更成熟、可行。
下次當你遇到靈感枯竭,就拿起紙筆寫下各種事物、換個角度,或者觀察生活,任何小靈感都能成為創意的起點。
最重要的是,把這些點子落地、測試、優化,讓創意真正服務你的內容,並帶給受眾驚喜與共鳴。
文獻參考: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,
《7 Ideas To Get Your Creativity Unstuck》;
《How To Get Real Creativity in Your Content Marketing》
-
你的文案能賣東西嗎?用這8招,讓內容直接幫你做生意!
寫到懷疑人生的小編,不只你一個。大家都在談「有價值」的內容,但什麼才算真的有價值?單純追求高排名和高流量已無法滿足現今市場需求。真正的挑戰,在於如何將內容創作與你的品牌銷售漏斗深度整合。 ...